【成语名字】:轮扁斫轮


【成语拼音、注音】:lún biǎn zhuó lún、ㄌㄨㄣˊ ㄅ一ㄢˇ ㄓㄨㄛˊ ㄌㄨㄣˊ


【成语释义】: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成语用法】:主谓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近义词】:各擅胜场、大匠运斤

【反义词】: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成语造句】:

1、成大器者都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钻研,才达到游刃有余、百步穿杨、轮扁斫轮的境界。

2、庄子在“梓庆做鐻”“轮扁斫轮”“匠石运斤”等篇目中,同样讲述了静心对一个人学习技艺的作用。

【成语故事】:

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木工,齐桓公召其入宫打造物件。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看书,轮扁在堂下用椎、凿等工具做车轮。

齐桓公看书看到得意处,不由得读出声来。轮扁听到读书声,想了想,放下手里的工具,走上堂来,在齐桓公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恭恭敬敬地说:“请恕臣斗胆问一下,君王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没想到这个老木匠会走上堂来,倒有点意外。不过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倒也不去斥责他,就回答说:“寡人读的是圣人写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看起来,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勃然大怒,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怎么敢议论?你说,这书上怎么会是古人的糟粕?说出道理便罢,说不出道理便难逃一死!”

轮扁不慌不忙地说:“臣是根据臣所从事的活计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砍削轮子,榫头做得宽了则松滑而不牢固,做得太紧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臣制作的榫头松紧适宜,是因为心里怎样想的手便怎样去做。然而尽管所需要的分寸度数心里都明白,要把它用言辞表达出来却实在不可能,全靠自己手与心的配合。所以,臣无法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儿子,臣的儿子也无法从臣这里学到其中的奥秘。因此,臣如今七十多岁了,还只好亲手去干制作轮子的活。这样看来,古人之道的精华都已随着古人死去而无法传世,那么君王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吗?

【成语接龙】:

轮扁斫轮→轮焉奂焉→焉得虎子→子继父业→业绍箕裘→裘马声色→色衰爱寝→寝苫枕干→干戈征战→战无不胜→胜任愉快→快心满意→意气相倾→倾国倾城→城下之辱→

【成语辨析】:

轮扁斫轮&各擅胜场

“轮扁斫轮”与“各擅胜场”意义相近,两者都可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区别在于“轮扁研轮”强调的是自己擅长的技艺精湛高超;“各擅胜场”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