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巷南起道前街,与司前街相直,北出景德路,与中街路相对。全长1072米,宽30米。
养育巷巷名典故。唐、北宋时太平桥以南为丽泽坊,南宋为永安巷。明朝为中街巷,由于巷内羊肉店、摊成市,俗称羊肉巷。民国后为养育巷(养育巷为羊肉巷谐音,以俗化雅)。
养育巷
目前的养育巷以装修一条街而闻名。旧时的养育巷貌似一直混在人堆里,并不出众;但是,真正走近苏州古城解读苏州古城,养育巷又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道路。养育巷前接司前街,后缀中街路,是苏州城一条隐形的界河,它处在了苏州城二大商业、文化中心的中间,即观前街、石路之间,是个战略要地。
养育巷装修一条街
养育巷好像从末闹猛过,但是市井气息向来很浓,街面上的店铺貎似从不缺一家人家的生活所需。苏州城内有百年老教堂四座。养育巷就建了两座,足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另外二座为天赐庄苏州圣约翰堂、宫巷乐群基督堂)。
养育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街宽不足四米,两边是弹石路面,中间一米许是花岗石板铺成,石板下面是水道,这种“水街”地下排涝设施至少有千年历史。迫于城市的运营压力,养育巷从1957年起屡次拓宽,拓宽了近10倍,造就了当今的街景。
苏州古城,如果要各街各巷起身略施粉黛,款款相迎四方来宾的话,养育巷肯定躲人身后,羞于见人。养育巷从头到尾,已没有一点吴风苏韵的雅致了,街面上找不出丝毫古建筑遗存,像是苏州城领养的,看不出跟苏州有血缘关系。
当然,这也不能责怪养育巷,苏州城不是一个乡镇,一个乡镇能辟个新区原汁原味保留老街,城市体量太大了,顺势而为方能保持城市的健康运营。倘若,至今的苏州老城仍像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模样,就旅游、文物价值肯定能拿全国第一;但是,生活在苏州古城里的苏州人会疯掉的,将无法有序地生活。这样也就是说养育巷在一次次拓宽中,沿街的古建筑云飞烟灭了,从某种程度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养育巷的临街新造建筑,缺少规划没有设计感,随心所欲地散漫,你这样我也这样,建筑式样单一,没有个性,不得不说有点丢苏州古城的颜面。
让人欣慰的是养育巷里的“洋文化”二座百年教堂保存完好,至今仍在布教传道。
养育巷130号基督教使徒堂。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百年老堂。
使徒堂
使徒堂由美籍传教士杜步西夫妇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创建,隶属美国中华基督教会(长老会)。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原名思杜堂,追思杜步西夫妇之意。1925年教堂进行了翻建,造就了今天教堂的建筑规制和规模。1952年更名为使徒堂。
使徒堂礼拜堂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青砖青瓦两层楼房,西南角楼梯间处再向上升起一层为方形钟楼。底层是办公区域、小礼堂。楼层是大礼堂,可容纳500人礼拜。在礼拜堂旁还建有门房、牧师楼等。使徒堂存有清宣统二年(1910年)所立"杜步西先生纪念碑"。
使徒堂
养育巷349号,救世堂。最晚复堂的百年老教堂。
1868年,美南监理会差会正式在苏州传教,陆续设立了三个主要教堂:圣约翰堂、宫巷乐群社会堂、救世堂……救世堂是1889年创建,先是在申衙前设堂,后移长春巷,1924年迁入养育巷今天的堂址。
救世堂
1959年,救世堂被迫关闭。教堂前部曾为会场、中学的音乐教室、剧场、新华书店的仓库、婚纱店;后部神父楼及附属建筑散为民居。
2010年12月12日,救世堂整修重新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