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三国的“始作俑者”,有人说是董卓,有人说是曹操,也有人说是诸葛亮,其实以上三人皆不是。董卓和曹操皆不想三分天下,追求的都是一统天下,都是坚定的一国论者。至于诸葛亮最多算是个三国论的推广者和实施者。那么,究竟谁才是三国论的“原教旨主义者”呢?是他,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鲁肃出生于地主家庭,“家富于财”,名列全县财富榜首。可不幸的是,鲁肃1岁时父丧,“与祖母居”。鲁肃虽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却全无纨绔子弟的恶习,自小就好学上进,文武兼修,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20岁左右,正赶上天下大乱,鲁肃遂自我革命,散财卖田,召集一群小伙伴,整天舞枪弄棒,练兵演阵,欲救国救民。
彼时,周瑜被袁术任命为居巢县长,因天旱歉收,百姓食不果腹。忧国忧民的周瑜早就闻知鲁肃大名,遂带三百余人前来拜访借粮。说是拜访借粮,其实是借抢兼有,不然,为何带三百余人?是时,鲁肃家中有米两囤,每囤皆装米三千斛(一斛相当现在120斤)。鲁肃二话不说,手指一囤相赠——兄弟,不用还了,无偿送你。周瑜喜出望外,遂与鲁肃结拜为兄弟。
鲁肃的高风亮节,很快便为袁术所知。袁术遂任命鲁肃为东城县长,可上任不足一月,鲁肃便发现袁术这人是个狼心兔子胆的跳梁小丑,难以成事,遂率领三百余小伙伴南投周瑜。袁术得知后,急派千余兵马前来阻拦。鲁肃安排他人在前急行,自己则与十几位小伙伴断后,见追兵迫近,鲁肃遂如松站立,张弓搭箭,面对追兵头领,一字一顿:“今天下大乱,有功无赏,有过无罚,何必如此相逼?”说完,鲁肃又命手下将一箭靶挂于树上,引弓射去,一箭射于靶心。追兵见此,遂退。
鲁肃投奔周瑜后,极力建议周瑜“弃暗投明”。不久,二人便一起东渡长江,投奔了孙策。尚未发光发热,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接盘。此时的孙权年刚18,年少威薄,众皆不服,周瑜却待之以君臣之礼,并东征西讨,扶助孙权很快平定了内外之乱。待大局稳定后,周瑜将鲁肃推荐于孙权。
此时的孙氏集团,事业初创,缺粮缺枪缺兵更缺将。孙权当即约见了鲁肃。双方“一见钟情”,皆将对方视为知己。随之交谈的深入,鲁肃遂心扉大开,将自己研究了多年的科研成果和盘托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亦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听后,当即大喜,“益贵重之”,赐钱赐衣赐房,鲁肃重又“富拟其旧”,如同往日之富。此时,鲁肃年仅28岁,而此时19岁的诸葛亮,还正在隆中苦读苦思,而使其名扬天下的“隆中对”,尚是天空中的“神马浮云”。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鲁肃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于“吴”,遂向孙权进言:“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此帝王之资。刘表新亡,刘备或许接手,我请求到荆州,以吊丧刘表之名,劝说刘备共治曹操,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孙)权即遣肃行”。
鲁肃刚到夏口,便闻曹操已进军荆州。鲁肃日夜兼程,两天后赶赴南郡,消息传来:接任刘表的刘琮,已举州降曹。鲁肃当机立断,调转马头,速追此时已匆匆南下的刘备,并终于在当阳长阪将刘备拦下。鲁肃开门见山,将孙权欲联合刘备共敌曹操的意图一一告知,刘备沉吟再三,后在诸葛亮的劝说下,遂决定并力抗曹,并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去柴桑与孙权商讨结盟事宜。
鲁肃回到柴桑后,尚未来得及汇报,孙权即召集部众共商对策。一众文臣见曹操大军压境,皆闻风丧胆,一边倒地建议孙权降曹,唯有鲁肃不发一言。
孙权不爽,拂袖而去,鲁肃追于后室,孙权回身握住鲁肃双手,开口问道:“卿欲何言?”鲁肃定了定神,回道:“我们诸人投降曹操,不出意外,皆会提拔重用,甚至加官进爵,而将军您却不好说,弄不好生命也将难保。如今为将军计,应抛却众议,举兵抗曹。”孙权长叹一声:“老鲁,听君一言,云开雾散。我听你的,抗曹(操)!”
此时周瑜正在外地练兵,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共定大计。周瑜归来,“老调重弹”,拍着胸脯力主孙权抗曹,并愿提师五万前去擒操。孙权大喜,遂任命周瑜为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一战,曹军败走,鲁肃回身报捷,孙权带领一众文武列队迎候,鲁肃滚鞍下马,望孙权即拜,孙权将鲁肃扶起,龇牙笑道:“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老鲁,我亲自扶鞍下马率队迎候,对你够可以了吧?鲁肃从容回道:“一般般吧。”“众人闻之,无不愕然”。步入室内,鲁肃慢慢举起马鞭,又开口言道:“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孙权听此,遂抚掌欢笑。
赤壁之战后,刘备来“吴”,会见孙权,并求借荆州。周瑜、吕范等将皆劝孙权扣留刘备,寻机除之。唯有鲁肃劝之:“宜将荆州借于刘备,多(曹)操之敌!”曹操得知孙权借荆州于刘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不久,周瑜病亡。孙权遂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镇守陆口。再后来,孙权不听鲁肃劝阻,安排吕蒙夺下原为刘备所占据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惹恼了刘备,刘备派关羽率军三万欲将三郡夺回,孙权害怕,遂派鲁肃前往交涉。鲁肃为了大局,单刀赴会约见关羽。见面后,鲁肃数次指责关羽,说得关羽哑口无言。后经反复交涉,孙、刘两家终于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一场危机得以成功化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悲痛不已,亲自出面为其举办丧事。
鲁肃去世三年后,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一年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八年后,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代,鲁肃“阴谋”终于得逞。
孙权一直念念不忘鲁肃,在登坛称帝时,曾对一众文武发表“获胜”感言:“孤能称帝,皆鲁子敬之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