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印象大多来自《老人与海》,就是半个世纪前那篇斩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坛,海明威无疑是最著名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很多,《永别了,武器》也很畅销,根据他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改编的电影极富艺术感染力。熟悉海明威的读者能说出一长串他的小说名字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雨果还是海明威,他们的人生经历之丰富,足以让今天的宅男宅女们惊奇。

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中西部一个叫橡树园的宁静小镇,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家庭。那会儿中国还在风雨飘摇的满清统治下,美国则已建国120多年,社会安定繁荣,已经一定程度上现代化了。

海明威从小喜欢户外运动,对母亲希望他有所发展的音乐课程不以为然。上高中时海明威就表现出了不错的写作能力,18岁当上了记者。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参军,想零距离观察战争,最后因视力不达标当上了红十字会的救护车司机。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期间他还在欧洲战场救助伤兵时候挂了彩,令人钦佩。

一战结束到二战之前,海明威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如《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长篇小说,这与他目睹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有关。三十年代西班牙发生内战,海明威以战地记者身份出现在战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海明威当时已经名利双收,但他主动将自己的游艇改为巡逻艇,用来侦查敌军,是个不可多得的志愿兵。

一战旧照

1944年的一次随军采访活动中,海明威乘坐的飞机失事,他命大,受了重伤活了下来。但他身体刚恢复就又深入敌后继续采访,战后获得了铜质奖章。

战场对海明威似乎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从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痛恨战争,但为了创作,他又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踏足前线。他的勇敢和敬业值得肯定,同时他也是幸运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许多跟海明威一样勇敢的西方战地记者葬身异国他乡。中国抗战期间也活跃了不少他们的身影。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不断,1950年《老人与海》问世,出版后两天就卖出了500万册,他的事业与艺术创作双双达到巅峰。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他拿到诺贝尔奖后的第八年,1961年7月2日,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坛巨人在家中用一把猎枪打死了自己,时年62岁。

老人与海

当年这是个轰动一时的新闻,让无数海明威的读者惊愕,更多的是痛惜和怀念。这样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作家,为什么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主流的说法是,海明威病痛缠身,不想再忍受折磨。但这个理由似乎不太站得住脚,公开资料显示,海明威患有糖尿病、肝炎、高血压和皮肤病等,对一个62岁的老人来说,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先看看海明威在生活中的样子。从他以往的经历来看,他首先是个事业狂。他先后四次结婚,每段婚姻都不美满,问题还都出在他身上。据英国人保罗·约翰逊出版的《知识分子》(英译名)一书说到,海明威不论与妻子还是儿女们,都相处不融洽。他太强势,要求家人无条件服从他。以美国人的自由意志,这样能和睦才怪。

年轻的海明威和妻子

海明威有不少情人,还上演过公然带情人回家,要求第一任妻子哈德莉接受三人生活的闹剧,居然还安稳过了一段三人生活。后来自然是闹崩了离婚。话说这么能忍的妻子也是罕见。海明威明显过于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伴侣的可贵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他自己的损失。

海明威是个有名的爱猫人士,不论在美国还是古巴的家中,都养着一群的猫。在宠物地位极高的今天来看并不稀奇。不过海明威有个不好的习惯,据他的继任妻子和情人描述,他的猫几乎从不洗澡,散发着难闻气味,还老往沙发、餐桌上蹦。关键是,不管老婆还是情人都说不得,一提意见海明威就发火,爱猫到这样的人估计不多。但这其实还是自我为中心的一种体现。用更明快的说法就是自私、霸道兼而有之。

海明威还长年酗酒。这也造成了他患上肝病、记忆力减退。他年轻时候帅气逼人,年老后样貌变化巨大,几乎看不出年轻时的影子,酒精害人不浅。岁月这把杀猪刀本来就锋利无比,再配上暗器酒精,换谁也经不起折腾,不出几年保准变得面目全非。

老年海明威

那么海明威在生活中为什么这样反常,以及他自杀的原因,下面试着分析一下,纯属个人见解。

第一,亲历战争留下了心理阴霾

在笔者看来,海明威其实是个内心极孤独的人。战争丰富了他的人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的心理问题。当年他在战场上目睹过成堆的尸体,给他年轻的心灵注入了阴霾,他可能早早就有了人生无常的感叹。但他对战争这种人类解决矛盾最极端的方式又非常着迷,虽然充满血腥与残酷,他似乎从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那就是融入战争中,观察、描述,以文字的力量声讨战争。

青年海明威

战事结束,生活归于平静,反而让海明威无所适从。久经战场的战马回归平静都焦躁不安,何况是人。《老人与海》故事虽然写得精彩,与《永别了,武器》的创作心境已经大不相同。海明威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能自拔,酗酒发脾气就成了家常便饭。所以他生活不太讲究也不奇怪,据他妻子说他个人卫生很邋遢(养猫不讲究只是一方面)。

这种痛苦可能无法跟人诉说,别人也无法理解。话说回来,海明威为了战地采访,连死都不怕,这种执拗的性格,自然不会把家人的感受放在心上。换了一个又一个老婆,终归不能缓解心中的孤独。从这一点来说,他又是可怜的。所以海明威之死,“战争后遗症”是其中一个原因。

海明威与猫

第二,“迷惘的一代”

上世纪一战到二战期间的美国作家,又被称作“迷惘的一代”。这与上世纪众多美国青年的“迷茫”何其相似。美国那种安逸平静的生活,影响力巨大,青年们纷纷吸毒、颓废,异化了人生。有人说这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可这部分太“负能量”。

海明威很富裕,衣食无忧,似乎同样逃脱不了这种精神无处寄托带来的迷失。1960年他就做过多次电疗,缓解抑郁症,但是没什么效果。抑郁症哪来的,已经一目了然。这应当是海明威自杀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说一说海明威的家族“魔咒”。早年海明威的父亲就是开枪自杀的,他的弟弟和妹妹后来也都死于自杀,连海明威的长孙女也是如此。关于这个“魔咒”,大可不必当真。美国社会毒品泛滥,长期吸毒、酗酒的人自杀率很高。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心理问题,再酗酒或者吸毒,情况怎能不恶化。

海明威故居博物馆

美国近年来有很多“战争创伤后遗症”的退伍兵,自杀的也不少。海明威虽然不是退伍军人,他经历的可能比一些上过战场的职业军人还要多。由此看来,人们应似乎当理解海明威种种与众不同的行为。

海明威结束生命的方式,使我不禁想起他那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他的离去似乎是在说,永别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