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住户存款,也就是储蓄存款减少1.2万亿元。是什么原因导致储蓄存款减少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

之前1至3月份,储蓄大幅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增加9.9万亿元,接近10万亿元。其中,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2月份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3月份住户存款增加2.9万亿元。当时,有许多专家就根据一季度储蓄存款增长的势头,估算2023年的住户存款新增量也要创历史新高了。

但为什么一到4月份,储蓄存款就突然改变了方向,不仅不增长,还大幅减少了1.2万亿。

这减少的1.2万亿的钱去哪里了?

一、1.2万亿存款的去向

分析来看,主要有如下五个去向:

1.储蓄存款转为经营资金

经过前三个月的市场调研,许多人在4月份拿定了主意,开始将银行存款取出来创业做生意了。这种情况大有人在,因为憋了3年,现在经济形势好转了,该是时候动手赚钱了。

2.还贷资金持续消耗储蓄存款

提前还贷还在持续,这每月也消耗掉了几千亿的储蓄存款。据说,目前提前还贷还要排队等上3个月。4月份,反映个人住房贷款变化的住房中长期贷款,减少了1156亿元,创下了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单月减少金额。看来,提前还贷潮还没有退去,因提前还贷而减少的储蓄存款大概是会持续上1年。

3.居民储蓄意愿下滑

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使许多人降低储蓄意愿,把钱取出来消费,五一节期间文旅市场的火爆,足以说明许多人开始放开手脚消费了。

4. 居民风险偏好回升

股市在一季度,显现出了较好的赚钱效应,人工智能板块和“中特估”概念相关股票让许多股民赚了不少钱。同时,有不少基金也赚钱了,有的基金年内的收益率已经达到100%。这种赚钱效应,也会让不少人从银行里取钱出来,投向资本市场,购买股票或者是基金。

5.理财产品回归常态

经过四五个月的修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又回到了2022年11月初的水平,也就是说,经过四五个月的经营,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填平了2022年11月中旬以来的那波下跌窟窿。这种情况,又让一些人燃起了购买理财产品的欲望,有一部分之前从理财产品退回出来的储蓄存款,又买了银行理财产品。

二、储蓄存款减少的一个特殊原因

银行储蓄存款的减少不仅仅是上述的五个原因,还可能有“季节因素”。每年的4月份,银行的储蓄存款都会减少。这可能与银行对4月末存款考核力量减弱有关。

1-3月份,是银行吸存的旺季,基层网点迫于存款压力,会动员一部分理财客户赎回资金,支持他们的月末和季末存款。现在,一季度的旺季过去了,银行对月末存款的考核力度不如旺季强了,那些完全为了完成吸存任务而赎回的理财产品资金又回流购买了理财产品。这个因素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

三、与居民常见的收入项目减少有关

当然,4月份储蓄存款的减少,或许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有关系。有一个网友说,他2023年的原计划的存钱目标是20万元,但现在真的是不敢奢望了!他说了如下3个原因,这3个原因或许具有普遍性。

1.单位上班的收入没有预期的好

许多人的工资不仅没涨,还有稍微的下降。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今年他们公司高管的绩效工资为零,一般员工的绩效工资降50%,但低于7000元的按7000元发放。可见,这是一个收入较高的公司,高收入的公司也在纷纷降薪,这段时间还发生了浦发银行因为降薪而员工集体上访的事件。因此,2023年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水下降,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增势不如从前的原因。

2.利息收入减少

存款利率越来越低了,存款的利息收入也少了很多。原先4%的大额存单到期了,现在也只有3.1%的利率。这部分的收入虽然不会少掉很多,但也是其中的一块缺口。

3.股市和基金赚钱太难了

原本想着从股市中赚点钱来存款。从2022年十月份以来的人工智能行情上涨当中,股票账户的获利达到了36%,就是突破不了40%,本想再努力努力突破40%,之后就卖出股票获利了结。但没有等到股票账户收益率突破40%,却等来了人工智能板块股票的大幅回调。现在只剩下7%的收益了,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从股市里转出存为定期存款。

因此,从居民储蓄意愿降低和收入来源减少的两个方面综合来看,2023年之后月份的储蓄存款增长不可能有1-3月份的势头。至于2023年的住户存款新增量能否创历史新高,那更是不能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