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为春分;太阳黄经15度时为清明;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为小雪;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为大雪;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为冬至;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为小寒;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在这些节气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