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位于谷里集镇南端半公里处,因山北侧有一洞穴,传说藏有一条金牛而得名。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海拔六十七米三。围绕山洞涉及金牛传说故事中有关情节,分别揆揣出金锁桥、清水塘、浑水塘、犁星沟、绳子山等景点;根据不同的自然状态,还编出庙中庙、仙人床、石老虎、九连塘等天然景点名称。

金牛洞

位于谷里集镇南段的金牛山北侧。洞口为圆柱形,高二米八,宽一米八,斜向四十五度角,洞下约三十米处,还有一向东洞口,斜向仍为四十五度角。该洞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所为无法考证。相传洞内藏过金牛,流传于谷里境内民间的“金牛的故事”,就源自于此洞。

根据现代南京谷里铜矿开采佐证,金牛洞为古代矿井-主斜井。其矿史云:“相传三百多年前明朝,谷里地区采矿甚盛,其开采深度已达负五十米水平,该矿在金牛洞矿段501#和小铜山矿段506#采场,向上采十多米后均发现古采区,并且有溜槽、断木板、陶瓷碎片等古迹遗存。据推断,古人是沿矿脉掘进Z字形坑道采取手工凿岩办法进行采矿的,从现存地表炉渣看出,当时炼铜规模已经相当可观。谷里铜矿揭开了该洞的神秘,因年久,洞内淤泥阻塞,洞内难以进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端家人筹资建造了一座独孔石拱桥。人们想象了这是锁住金牛的“金锁桥”。锁住金牛,能为当地百姓犁田造福。解放以后,该桥经历几次修造,更名为“金牛洞桥”。现在该桥横跨金牛河上,为水泥钢筋结构,是谷里南北行人和车辆必经的一座石拱桥。

清水塘、浑水塘

清水塘、浑水塘两口水塘,面积均为七、八十平方米,其位置紧邻金牛东门口三十多米处。传说,金牛晚间在洞里钻出后,先在清水塘饮水、后在浑水塘里洗澡,然后在两口塘埂边吃草。后人曾多次来到两口塘边观察:紧挨洞门左边的一口水塘,碧水清澈见底,水花涟漪;右边的一口水塘,水质混浊,污泥满塘。如今这两口水塘原貌已不复存在、一口塘被填埋无影,另一口塘已被水槽污物掩盖。

绳子山

绳子山原址在金牛洞前的右角处,距金牛洞约五百米,原为一座小山丘。山高出坝面约二十米,全长约五十米。传说故事中的金牛被“模皮狗”拿“牵牛草”引出后,“赖皮狗”企图勒住牛绳,骑上牛背,这时金牛极力颠奔,而绕在“赖皮狗”手中的牛鼻绳顿时变成一条赤红的花蛇,刺得他两眼直冒金星,疼痛难忍。他拚命甩下牛鼻绳,而金牛设有牛鼻绳牵拉便迈开四蹄,绕山飞奔三圈后直奔洞中,丢下的牛鼻绳落在这座小山坡上,后人称此山坡为“绳子山”。绳子山,后因劈山造田和有村民在山坡上起房盖屋,导致绳子山逐渐被遮挡掩盖,现今只残存山犁星沟。

位于金牛山山谷的正中有条小牛沟,当年站在山的正中间,就能看见一条大山沟,把山正中劈为两半,确象被犁耕过一样。山间一条大槽,整齐划一、从山脚笔挺山顶,后人就据此沟联想到“金牛故事”中的情节:"天牛星被贬下凡后,它力大无比,能拖住天犁星,日耕千里,夜犁八百”。故称此小牛沟为犁星沟。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开采挖掘,犁星沟的旧貌只有零星残存。

庙中庙

据九十岁高龄的一位老人回忆,在他十多岁时,曾随其父在此庙中叩头烧香,祈求上天保佑。此小庙原是用石头垒起的,建在半山腰,里面供着一尊小菩萨。老人年壮时又来到庙中,见庙中不知谁又用砖瓦垒筑了一座小庙,每年均有人来敬香上供,被称为庙中庙。此庙今已不复存在。

仙人床

此景点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尚存。此床原为长约五六米,宽约四米左右的一块青黑色石块,横卧金牛山顶。石块上有五、六处深约三四厘米的小洞。当时有传说,古代铁拐李与曹国舅两位仙人在山上下棋。这块石头的一边有一处深陷下去像是鞋印的低凹处,是铁拐李伸脚踩下的痕迹。两位仙人下棋时,有一位上山打柴的农夫,见两位老人在石头上下棋,就歇下来观看。农夫将挑柴的尖担铁头子扦在石头边的土里。看完这盘棋后,谁料他尖担铁头竟已烂掉了。他下山回家,家人一见面大吃一惊问:“这儿十年你到哪里去了?”农夫说:“我卖柴回来,在山顶上刚看完两位老人下了一盘棋啊!”原来仙人一盘棋相当于人世间凡人过了几十年。这位柴夫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几十岁寿命。

九连塘

在金牛山下,山南顺着山边向西,前后有九个水塘相连,相传这就叫“九连塘”。这些塘口不大,面积各约一亩左右。其间距离也不过六十米。人们推测这九口塘,可能是明朝期间采矿炼铜所开挖的塘口。其周边仍可发现存留的大量矿渣。现今由于金牛山采石场的开采,其遗迹已不复存在。

石老虎、石虎林和石虎寺

石老虎原景点在金牛山西的山坡中,一块高约二米多的大石头,从土层中竖立,确像一头大老虎,坐卧在山坡上;其后面的山间长着一片茂密的松柏树和竹子。人们便把这片树林叫“石虎林”。在树林旁有一座庙,三间两披,里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人称“石虎寺”。方圆几十里的居民或游人,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会有不少人到这里敬香祈福。一些小孩顺便给石老虎叩头,做石老虎义子,还常常供奉食品,祈求石老虎保佑平安。现山脚下还有个自然村,名叫四(寺)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