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

他,25岁登基,执掌清朝大权六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是把清朝的发展推向顶峰的重要人物,也是使清朝国势由盛转衰的首席奠基人。有人认为他功高盖世,是大清千载难逢的一位千古帝王,也有人认为他是历史的罪人,把清朝走向衰败的的根本原因归咎于他一人。作为大清最高级别的统治者,他不惜成为一把滥杀文人的屠刀,举国上下大兴“文字狱”,在人们的脑海里树立起一副暴君的形象;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他却为不能救黎民于水火流出过伤心的眼泪。他,就是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时过境迁,立足当下,我们再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乾隆的一生,他又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那么本文,笔者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给大家从另一种角度去剖析一下乾隆。

我们知道,在乾隆继位之前,乃是康熙和雍正这两位备受世人赞扬的帝王当朝,此二人的对于大清的功劳不言而喻,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而乾隆作为一个生活在如此背景下的后继之人,其压力显而易见,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十足的幸运儿,他的父亲雍正盛年驾崩,留给了他数不尽的财富;先祖父康熙又给他打下了一个稳固的江山,两者结合,为其后来的大显身手创作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以这么说,乾隆是一个站在先辈肩膀上的千古帝王。

那么,如此一位站在先辈肩膀上走过来的君王,他的性格与常人又有何异样呢?首先,与历史上所有的封建帝王一样,他是一位十分敏感的人,对于任何危及到自身地位或者名誉的人他都会选择除掉,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在这里也适用于他。“文字狱”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的人,乾隆七年,黄河决堤,受灾群众达到七个省份,是清朝整个历史上规模罕见的决堤,当时的乾隆皇帝听到传来的消息后夜不能寐,恨不得把自己投入到救灾的前线,甚至还当着朝中大臣的面留下眼泪。从这件事侧面也可看出乾隆的内心对于百姓又是十分牵挂的,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后人称颂的原因之一。

作为晚年的乾隆,他的性格又掺杂了许多常人所不具有的傲慢,这种傲慢与那种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性质不同,而是对于个人成就感到满足而发出来的傲慢。晚年的乾隆,他自诩为“十全老人”,还令人把自己一生的功绩撰写成书,供后人拜读,即:《十全武功记》,此时的他,则认为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帝。

结语:

毫无疑问,乾隆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而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则是当时他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