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乾陵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前些日子亲临陕西西安实地旅游后才知道,乾陵陵园除乾陵主墓外,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等17座陪葬墓,以及乾陵博物馆、仿乾陵地宫等其他景点。不过,目前开发的可能只有永泰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三座陪葬墓。因为那天在景区买了门票后,工作人员告诉我那是个通票,可以一票观五个景点。这五个景点就是乾陵主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外再加一个仿乾陵地宫。

懿德太子墓外景
乾陵里面埋葬的唐高宗和武则天,不仅仅是夫妻关系,关键是二人还都当过皇帝,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独特最具特色的帝陵。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中气势最雄伟壮观的一座,被誉为“唐陵之冠”,也是截止目前全国唯一未被盗掘过保存最完整的帝陵。关于乾陵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不少,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乾陵的其他三个景点:两个太子和一个公主的陪葬墓。

懿德太子墓墓道
与乾陵主墓最近的是懿德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隅大约3公里的韩家堡北,驱车要不了10分钟就到了。懿德太子叫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长孙。公元682年(唐高宗永隆二年)被封为皇太孙。684年唐中宗失位,李重润也被废为庶人。公元701年(武则天大足元年),李重润因窃议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被张易之谗言陷害。武则天一怒之下将其杖杀,死时年仅19岁。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后,追封为“懿德太子”,次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以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1971年有关部门对其墓进行发掘,现已在墓区建成博物馆,展出文物1000余件,开辟参与性旅游项目,供中外游人参观。

永泰公主墓入口
与乾陵主墓第二近的是永泰公主墓,距离乾陵主墓大约六七公里的样子。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初封永泰郡主,十五岁的时候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后因与其兄李重润、丈夫武延基私下议论武则天面首张易之兄弟,而被武则天杖杀。也有说是被武则天逼迫自杀,还有说是因难产而死。永泰郡主死时年仅17岁。中宗即皇位后,追封惨死的儿子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女儿李仙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永泰公主墓从此成了“永泰公主陵”。

永泰公主墓外景
与乾陵主墓最远的是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13公里处。13公里是景区工作人员说的,网上资料说3公里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从乾陵主墓出发到这里至少需要30分钟以上。章怀太子墓在乾陵博物馆院内,两者可以说属于一个景区。章怀太子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名字叫李贤,是唐中宗李显的哥哥。他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曾为《后汉书》作注。后因政见与武则天不同,在太子宫私藏兵器以谋反罪被武则天贬到巴州(今四川巴州县)。公元684年被武则天逼令自杀,死时年仅31岁。唐中宗即位后,将其尸骨运回长安,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并追赠为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的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墓道、过洞、天井、便房(雨道)、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只是懿德太子墓最大,墓道全长100.8米;永泰公主墓次之,墓道全长87.5米;章怀太子墓又次之,墓道全长71米。这也难怪,懿德太子是唐中宗的亲儿子,永泰公主的唐中宗的亲闺女,而章怀太子是唐中宗的亲哥哥。从情感上来说,对儿女的情感肯定要比对哥哥的情感来得近。再加上古代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懿德太子墓距乾陵主墓最近又最大,永泰公主墓距乾陵主墓次之又稍小一点,章怀太子墓距乾陵主墓最远又更小,也在情理之中。

章怀太子墓入口
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都被历代的盗墓贼盗过,里面大部分文物珍宝都被盗窃,但经考古发掘仍出土了不少文物。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是章怀太子墓,达3000多件,乾陵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大部分都来自于此墓。三个陪葬墓的墓室墙壁上都有大量的壁画,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章怀太子墓中的《客使图》《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都是其中的精品,具有浓厚的宫廷生活气息,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但三墓也都有些壁画因墙体起皮剥落而损毁严重。三墓墓道地下灰尘很厚,因为游客较多,墓道里腾起的灰尘有点呛鼻子,需要带个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