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写了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中的前三位,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其实大家没必要那么吃惊,因为这十大书法家,不是笔者闭门造车的,是有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的,当然,关于这个评审的标准笔者就不多说了,就单纯说第四名林散之吧。

当然,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前三名都是谁?吴昌硕: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第一名;康有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第二名;于右任: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第三名。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笔名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江苏江浦。20世纪60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时,林散之一举成名,被赵朴初、启功等称为诗、书、画“当代三绝”。

林散之早年曾从黄宾虹学画山水,古稀之年却以草书名世,其书法奔放苍浑,枯淡空灵,雄风雅韵,感人至深。

林散之的书法被称为“散体”草书。他的字极其讲究用笔,重视用笔。他用长锋羊毫作书,并保持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这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而且更需千锤百炼,把握到其中的奥妙。

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据目睹他作书的人说,他有时行笔缓慢,如作楷书,线条凝重,沉静,枯涩,似春蚕吐丝;有时行笔疾厉,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急转直下,如藤蔓檐,一气呵成。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造成雄伟飘逸姿态,磅礴放旷的气势,划沙折股的笔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林散之作书,注重变法。他说:“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不变者死之余,书法之变,尤为显著。”正是这样,他保持着常新的艺术追求,从学唐碑到学行书,六十岁以后学草,兼收诸家。自童年摹习,白首而成。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碑派书法较盛,大家辈出,相比之下,帖派显得式微。林散之投入帖派队伍,并成为帖学巨擘。

如果说在现代帖派中的一些大手笔还依然保留着某种传统中的纤细、柔弱,更偏重于秀美的美学特点,而在林散之的书法中,则极大地加强了雄强、奇变、苍辣的成分,从而加强了一种力量感,特别在晚年的作品中,具有天然浑成的朴厚与洒脱。从这种意义上说,林散之实践他所谓的“变者生之机”的艺术观念,对显得有些萎靡的现代草书,进行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且这种创造性的努力已经成功了。

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散草”的创立,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章法、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也因其书具有超凡脱俗的境界、深邃隽永的意韵,才能使书界中人对之品赏愈久,得益愈多,感受愈深,认识愈深。

他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为了纪念这位当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人、画家,后人为其建立了纪念馆和艺术馆。被誉为当代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