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沫以一部《青春之歌》的小说名闻天下。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而谁能成为主人公林道静的扮演者,就成为众人的焦点。


最终,从未有过银幕经验的谢芳拔得头筹,用导演崔嵬的话来说,就是谢芳身上特有的书卷气,令她脱颖而出。


那么,谢芳的书卷气到底从何而来?她的父母,又是何方高人?



01


谢芳,1935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一个基督教家庭。老爸谢受灵,是神学院教授;母亲姚兰英,曾在燕京大学就读,与冰心同学。


谢芳原名谢怀复,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因为在她出生时,东北三省完全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表达怀念并收复国土之意,老爸就为她取此大名。名字对于女生而言,实在拗口,但老爸的爱国之情可是喷薄而出。


抗战期间,老爸带着全家移居香港,并担任香港神学院的副院长。如果说老爸是家中的中流砥柱,那老妈就是老爸稳妥的大后方。


在谢芳眼里,老妈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用她的话来说“母亲勤劳一生,从上鞋纳底到制作绸缎皮货,从裁剪缝补到纺织花边线毯,从嫁接点种到耘土积肥,从制作霉干辣菜到自作奶油西点,她总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在这位全能妈妈的培养下,谢芳从小饱读诗书。身为教会风琴手的老妈,还教会了她五线谱、简谱,连同钢琴。从此,谢芳酷爱文艺。



02


1950年夏,在国庆节到来之前,老爸带着全家回到湖北,定居武汉。每天,还是中学生的谢芳,总会弹弹琴,唱唱歌,快活得像一只小燕子。


正巧,谢家楼下是中南文工团音乐部。看着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唱唱跳跳,团领导就有心问了中学毕业的谢芳:“想到我们文工团来工作吗?”“当然乐意了!”谢芳弹了两首钢琴曲,并经过试唱练耳后,正式成为文工团的一员。那是1951年,她16岁。


1952年,谢芳参加土改。团长说“谢怀复这个名字太拗口”,建议改名,并在三张纸上分别写着“军、均、方”三个字让她抓阉,结果抓到了“方”字,从此“谢怀复”成了“谢方”。


在中南文工团,谢芳担任歌剧演员,并演过歌剧《小二黑结婚》里的女一号小琴。站在舞台上,唱个十分八分钟,根本不在话下。她本身,就是随性的那种人,天天练唱功练身段,歌剧也好,报幕也罢,只要领导安排的工作,那就好好干,从没想过“害怕”二字。



03


1959年,《青春之歌》作为十一国庆节的献礼影片,要搬上大银幕。林道静一角,当时竞争的演员有很多,如白杨、张瑞芳等等。她们都是富有经验的老演员,演技不成问题,但问题是年纪太大,都将近或超过四十了。


白杨,身为杨沫的嫡亲妹妹,对林道静这个角色心向往之,一心一意想得到。但导演崔嵬不肯点头,“林道静的动作、神态均可模仿,但眼神却不能造假啊。”


一天,崔导忽然想到他在中南文工团工作时,有个歌剧演员叫谢芳,她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打电话让她来北京试戏。


谢芳一到,众人一看,又瘦又小,嘴有些歪,牙齿也不齐。就这,林道静的扮演者?好在崔导经验丰富,化妆、服装一到位,展现在众人面前的谢芳,活脱脱一个女学生林道静的模样。


在诸多候选人中,谢芳的扮相也是最接近于原著的。好嘛,崔导最终拍板,就是谢芳你了。



04


虽说谢芳是初次登上大银幕,但她毫不胆怯,“歌剧舞台的锻炼使我丝毫也不怵镜头,演电影不就是对着黑乎乎机器吗,只要能发挥艺术想象,再努力学习新的技巧就一定能演好。”


开拍后的第一场戏,是林道静跳海后被救起的哭戏,“那时候,和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所谓的技巧我一点也不会。拍一个流泪的镜头,我一个上午,坐在那里让自己沉浸这个角色的状态里,连厕所都不敢去。还在心里默默唱《白毛女》的插曲培养情绪,导演一喊,谢芳好了吗,我的眼泪和摄像机的马达同时‘开动’。这一刻,我想是演员最幸福的时候。”


谢芳,用所有的感觉、体验、理解,来投入林道静这个角色,哪怕是一个背影,都是不敢偷懒和懈怠的。


谢芳优雅大方、细腻含蓄、气度不凡的演绎,尤其,对人物心灵的精细刻画令她取得了巨大成功。自此,她所塑造的林道静,蓝色旗袍、齐耳短发,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谢芳也一炮走红。


本来,那时的谢芳,应是“谢方”,但字幕想当然认为她这么一个优雅女性,就想当然将其写成了“谢芳”。这要在胶片上改过来,还要花国家很多钱,谢芳心想“谢芳,就谢芳吧”。从此,谢芳成为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大众熟知的明星。



05


1963年,谢芳出演《早春二月》中的女主人公陶岚,导演谢铁骊。这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为区别于林道静,剧组为她置办了雅致的旗袍、时髦的皮鞋,一条宽宽的大围巾,还有一条粗黑油亮的大辫子。


陶岚的性格,接近于谢芳本身,有着浑然天成的质朴,诗意盎然的美好。在男主角孙道临看来,这个大大咧咧的湖北姑娘,一点都没有明星的架子,“语气柔美不过五秒,谢芳又恢复了乐天的本性”。


于是,孙道临背后给谢芳起了个“谢大姑”的绰号。多年后,谢芳想起,总会哈哈大笑,太形象了。无疑,陶岚一角,又为谢芳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1965年,谢芳接拍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其中有一幕,嘈杂狭窄的戏院后台里,装扮已毕的竺春花于催场声中,匆匆在镜前左右顾盼了一下,而后笑盈盈、轻提起裙摆水袖,颤悠悠,摇曳着玉坠金钗,垂首躬身,走上台去。


这些动作看似平凡,但其神韵,却也是谢芳多年舞台生涯积累之所得,也许不为观众在意,但对谢芳而言,却是为此着力的。


自此,凭借着《青春之歌》、《早春二月》与《舞台姐妹》,谢芳完成了她的“青春三部曲”。而且,三部电影均出自名导之手。谢芳感慨,“是时代造就了林道静,也是信仰塑造了我”。




说起这些影片,谢芳最爱《青春之歌》与《早春二月》,因为那里留有她最美丽的影像。如今想来,谢芳已是87岁的老人了,但她知性的银幕形象,依然浮现在眼前,岁月催人老,刹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