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1900年9月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产国际派驻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顾问。红军长征时,他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走完长征的西方人。
1932年春,李德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
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李德开始参与对苏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1933年9月,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
李德刚到中国的时候,就拥有中国红军的最高指挥权。李德所推行的“左”倾主义战略,导致了中国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蒋介石占领了苏区,红军只能转移来保存实力。
长征初期,李德依然拥有最高指挥权,在途中,他一直要求红军战士消极避战,导致红军损失了许多兵力。
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等人取消了他的最高指挥权,撤销了他军事顾问。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虽然不再拥有军事指挥权,但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达到延安。不久,李德的妻子生下一子。张闻天、博古、朱德夫妇都来祝贺;毛泽东派贺子珍送上了礼物;邓颖超代表周恩来前来看望。
遵义博古、李德旧居
在延安期间,李德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
1939年8月,李德开延安返回莫斯科,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中国。
作为长征的亲历者,李德对长征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从政治上看,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胜利。红军抵御了占有强大优势的敌军,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阵地和重重包围,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
1949年,李德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在马克思列宁研究所工作,把苏联的一些政治和文学著作翻译成德文,曾担任过东德的文联主席、作家协会第一书记。
李德剧照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日趋紧张时,李德突然不再遵守他已恪守了20多年的“保持沉默”的规定,开始大讲特讲属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乃至于共产国际的机密。
1964年5月27日,他在作为东德党的主要喉舌的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发表署名文章,公开向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以至领导政策宣战。
1969年,李德在东德又一机关刊物《地平线》周刊连续发表的长篇回忆文章《从上海到延安》,随后又对其作了大量补充修订,于1973年正式出版了单行本《中国纪事》,并很快在苏联等国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行。成为当时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歪曲和攻击主要文章。
1974年8月16日,《中国纪事》出版后还不到一年,《新德意志报》上发表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讣告,宣布“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